财务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专栏 > 金融专题

人民币汇率改革

来源: 时间:2015-11-23 【字号:

中国人民银行8月11日发表《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同时下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约1.9%,当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分别贬值1.8%和2.8%。自从2011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曾多次小幅贬值,但一次贬值1.8%则是1994年汇改以后人民币的最大单日降幅。受到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影响,在8月11日当天美元指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主要非美货币和黄金在8月11日和12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澳元和纽元更是在8月12日进一步创出了中期的新低。

目前,我国货物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因此,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对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汇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的条件趋于成熟。优化做市商报价,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汇率的实际运行空间,更好地发挥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就标志着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 %。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2.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2007年5月21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日间汇率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虽然我国尚为发展中国家,但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坚持履行大国责任,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之际,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再度收窄了浮动区间,稳定了市场预期,为抵御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像上次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人民币继续扮演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锚角色,加上其他结构调整措施逐步见效,中国将渐进、稳妥地实现汇率均衡。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日间汇率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正不断地走向市场化,逐渐向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靠拢。

二、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汇率水平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1.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2005年我国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2.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从而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三、未来汇率改革方向

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快外汇市场发展,丰富外汇产品。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当前跨境资本流动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将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求,切实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对银行跨境本外币业务进行合规经营专项检查,强化银行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运用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有效措施,严肃处罚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行为,保证资本流动合规有序。

作者: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