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明
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大品牌核心企业,通过控制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把单个企业难以控制的风险转变为整体产业链的可控风险,能够有力确保项目整体的安全稳健。
光大银行的“链式快贷”模式就是一个经典的产业链金融案例。
早在2003年,中国光大银行就在同行业中率先推出了"总对总"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业务,光大总行与工程机械制造商签订协议,在全国范围内为购买其产品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 提供按揭贷款业务,这种首创的业务模式被业内誉为"光大模式"。
由光大银行总行牵头的金融业务管理小组,整合了工程机械行业从采购、生产、销售,到终端采购的完整金融产品链,为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及终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提供包括应收账款保理、租赁保理、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兑仓、商票贴现、终端客户按揭等全流程金融服务。
作为经营性贷款,银行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贷款价格根据各合作厂家项下的资产质量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0%到40%不等。除了稳定的利息收入外,该业务还带来稳定的对公存款,代发工资、个人储蓄、理财、银行卡、网银、保险等负债、中间业务多点开花。
截至2012年,光大银行合作的工程机械制造商达60家,合作代理商千余家,为终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提供贷款20万户,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600亿元,为合作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业务开展10年来,无一笔实质不良贷款产生,资产质量稳定。
因在缓解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产业链企业良性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产业链金融受到了越来越多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关注。
2009年,监管层就已提出财务公司应发展产业链金融服务,这也是大多数财务公司的诉求。
2013年,财务公司年会上提出允许符合监管要求的财务公司向集团业务产业链的上下游适当延伸金融服务。
2014年,银监会批准5家财务公司开展试点后,“产业链金融”便成为了财务公司年会上热议的主题,特别是在市场低迷、企业资金出现困难的环境下,财务公司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摆在各家公司面前的一大难题。
优势显
毕竟,相比银行来说,财务公司具备两项更为显著的优势:信息优势和控制力优势。财务公司依托于集团总部,不但能够获得银行业很难获取的私有信息,而且还能够通过订单、应收账款和合作伙伴约束来控制贷款对象的机会主义行为。此外,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风险,财务公司还可以依托集团公司盘活破产方的资产,优化产业结构。这些优势都是银行体系所不具备的。
毫无疑问,依托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产业链金融这一服务模式在支持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优势明显。
“武钢财务公司同时对上游的供应商和服务商提供贴现的业务,大概在2014年半年时间里,我们累计做了18亿元的贴现业务,涉及到上游供应商和服务商大概有200家左右,其中190家属于中小微企业的供应范畴。”武钢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姚文中对此深有体会,业务的开展一方面支持了武钢集团的商票信誉和流动情况,另一方面则有助于上游的供应商和服务商积极地开展下游经营活动。
格力财务公司总经理张蓓蕾也表示:“我们意识到产业链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也有这种特点,97%是中小企业,30%是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还是面临很大的困难,财务公司给予他们支持,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帮助。”
作为5家延伸产业链金融试点财务公司其中的两家,武钢集团财务公司与格力财务公司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已初显成效。2014年至今,格力累计对产业链金融的支持达到了228亿元,占财务公司同期信贷投放的91%,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达到了30%.中小企业的票据贴现达到了6000万元。
深入来看,产业链金融服务不仅能够缓解上游供应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产业链企业间的良性协同发展。特别是产业链较长的企业,比如横跨了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这种情况下,上游中小规模的企业在融资方面无法获得主流银行更多的支持,而下游经销商规模很小,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产品销售环节,上、下游就会对集团整个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伊利集团就是这种橄榄形的企业规模,两边的企业小,集团相对较强,如果产业链想协同发展,不能培育上游和下游,协同发展是很难的。
事实上,按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经批准后可以办理“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也就是说,财务公司在为下游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没有障碍,而产业链上游供应商是非成员单位,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则遇到相关限制。
但是在实践中,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或者通过与银行合作,或者通过设立小贷公司、租赁公司等方式,在产业链上下游金融服务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有的财务公司在产业链上游供应商是非成员单位,财务公司不能开展相应融资的情况下,财务公司同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有效联合和协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海尔财务公司在生产、制造、物流、装备、维修方面提供了全流程的金融服务,针对集团供应商,提供创新结算的工具——电子票据,从推展电子票据以来,累计结算了将近10万笔的电子票据,目前该公司对供应商的付款已经做到了100%的电子化票据付款方式。
行路难
太钢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郭涌认为,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央行持续降息的资金环境下,财务公司传统的盈利模式遭到双重压力,未来一定是从服务集团内部的模式向服务产业链上下游转变。但由于没有形成正式的文件下发,一些企业在尝试探索创新业务后又被叫暂停。
现行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仅限于企业集团成员单位。而成员单位的定义要求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单独或共同持股20%以上。这使得产业链上下游的大多数企业不能享受财务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
一家大型企业往往能辐射所在地区产业链上下游的数百至数千家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往往是中小企业。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内部金融服务平台,可以便利地利用集团的物流信息、采购信息、资金流信息、供应商的信用信息为他们提供精准服务。
这一观点亦得到来自监管部门的认同。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要求财务公司坚守产业金融,投身企业集团所属产业,紧盯公司链、资金链、供应链、销售链,主打产业链金融产品。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也明确要求财务公司努力破解产业链金融服务不足的难题。
财务公司业内人士呼吁,“这个业务目前企业非常急需,但是现在一头在外的业务只有少数财务公司在试点,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扩大范围,加快试点的步伐。”
光明现
2014年,5家财务公司获批试点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一定程度上纾解了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关于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毛宛苑表示,将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快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的通知》,按照通知中对试点业务的准入要求,允许监管评级为创新类且符合资金集中度不低于40%等相关条件的财务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
如今监管层表态,下一步将支持财务公司试点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开展“一头在外”票据融资和保理业务,并可向现有客户提供金融增值服务。这无疑将进一步促进财务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帮助企业集团提升竞争优势、放大产业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