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专栏 > 产融结合

新常态下票据业务全面风险发展趋势新常态下票据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时间:2015-11-23 【字号:

新世纪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票据业务增长迅猛,2014年票据累计贴现量和累计承兑量分别达到60.7万亿和22.1万亿,比2001年增长了32倍和1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1%和24%。实证研究(肖小和等 2013年)表明,票据业务与实体经济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8。货币政策报告指出,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且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三分之二。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下,票据市场发展既有机遇,更有挑战:

  首先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动力将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以及中小企业票据融资需求,将给票据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商机。同时,新常态下人民银行贯彻“宏观稳,微观活”的政策要求,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保持适度宽松的市场流动性,为票据专营机构加强票据资金业务运作提供市场条件。但随着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部分行业和企业可能遭遇经营困难,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些产业集群大的震荡与分化,触发一些区域性系统性融资风险,票据业务经营的宏观环境不容乐观。

  其次是金融深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将给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但同时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金融脱媒进一步加剧,国内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不断抬高,利润增速趋于放缓,商业银行单纯依靠做大信贷规模的传统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同时,银行业不良“双升”持续发酵,面临利润增长乏力、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的双重考验。迫于业绩考核压力,部分银行和企业可能联手采取“承兑-贴现-存款-承兑”滚动操作,达到存款、利润增长考核目标,可能导致承兑和融资性票据的非理性膨胀。

  再次是票据业务日趋复杂,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模式日趋呈现多元化经营、多方位发展、多样化产品的特点,表现为持票生息向持票生息与周转获利并重转变,贴现、转贴现传统业务为主向传统业务与资管、理财新兴业务并举转变,单一融资产品发展为主向融资、托管、交易咨询、信息服务多元化产品发展转变。越来越多的信托、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票据市场创新领域,互联网票据、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票据收益权转让等类票据产品层出不穷,可能存在跨市场客户资质缺失、新业务运作模式不了解,资金支付管理、风险识别与风险定价不到位等情况,从而带来新的风险隐患。

  随着票据市场的深化发展和创新浪潮的兴起,市场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票据创新业务和产品的参与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跨界、跨市场、跨区域的经营特点愈发显现。对于传统票据市场主体银行而言,受金融监管趋严、流动性和资本占用等因素约束,一些大型股份上市银行的票据业务市场占比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日渐成为票据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这些新兴经营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管理状况和风险偏好参差不齐,对票据业务关键风险点的把控缺乏经验,制度建设可能存在缺失,潜在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不容忽视,极易通过票据交易链条渗透扩散。

  小额票据为主要客体的新兴市场互联网票据,弥补了传统票据市场对中小融资需求的缺失,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现实意义,部分商业银行积极尝试开展与互联网平台、票据中介的合作,通过介入互联网票据的代理审验、票据托管以及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代理接入等获取中间业务收益,为中间业务占比提升带来了新的业务契机。同时,随着票据业务资金化趋势日渐显著,票据交易频度加快、交易链条拉长、交易区域跨度扩大,背书流转次数增多,以多手过桥为特点的票据交易链更趋“短、平、快”节奏,这些都对业务操作的规范性、票据保管安全性带来了更大难度,也加大了议价道德风险及交易纠纷出现的可能性。为规避授信、会计科目管理、资本计提等约束限制,部分金融机构倾向于开展代理业务,通过与代理机构的互利机制,持续稳步扩大票据市场占有份额,并通过借入短期货币资金配置较长期限票据资产的业务运作方式增强票据收益,加大了个别关键时点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新常态下票据市场全面风险趋势预判

  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将对票据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渐进式地呈现出一系列票据市场“新常态”:票据市场主体延续多元、资金化特征愈加明显、跨市场发展更趋常态、业务运行模式更为集中专营;规模溢价盈利模式逐步为信用和期限溢价盈利模式所取代;一级票据承兑市场融资性票据不断涌现,二级直贴市场相当部分被中介机构所影响,三级转贴现和回购市场出现交易异常活跃、创新跨业发展非常快速以及过度错配等等,使得总体票据业务风险在不断发展,尤其一些区域性、行业性潜在风险逐渐暴露,从而为票据经营机构发展和业务经营管理带来全新挑战,须更加注重和高度关注新形势下票据市场全面及各项风险趋势的预判和管理。

  1.信用风险控制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增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提质增效将成为未来发展主题,高新产业可能迎来发展良机,但部分行业和企业也将遭遇经营困难,尤其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和城镇化过度地区,票据信用风险仍有进一步暴露可能。在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扶植力度的同时,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的固有特性,在当前国内信用环境尚不健全、企业征信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也进一步加剧了信用审查和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如把控不严或出现不良资产大幅增加的风险。而信用风险往往会牵涉到诉讼、仲裁等司法途径,法律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2.市场利率波动趋频。一方面,受到利率市场化推进、资本市场挤压、互联网金融挑战、存款保险推出及存款利率逐步放开等因素的影响,票据业务资金成本不断抬高。另一方面,除了受信贷规模调整、资金供给因素直接影响以外,全球金融一体化、银行经营综合化、货币资本市场逐渐融合趋势增强,经济资本约束、流动性管理、跨市场波动传导影响加大,新产品、新渠道、新市场主体都可能会影响票据利率的走势,波动频率和幅度料将增强。票据利差不断缩窄,银行机构出于考核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错配和杠杆力度,利率风险凸现,一旦预测失灵不仅前功尽弃,还将面临大幅亏损。为降低实体经济资金成本,2015年货币政策预计会略有放松,信贷规模增速可能放缓,资金面总体稳定偏宽松,期间可能会有2-3次降息和降准政策,会增加票据利率的波动幅度。此外,监管政策的出台以及突发事件也将加剧票据市场利率走势的波动,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3.创新领域操作风险有所积累。随着跨市场合作、综合化产品经营、资产管理服务等创新步伐加快,尤其是互联网票据直接对接资金供需的投资者个人和融资企业,参与准入门槛低、客户体验效果好、创新服务效率高,蕴藏巨大发展潜力,很有可能挤占商业银行的传统票据市场。票据经营机构如对跨市场客户资质、新业务运作模式不了解,资金支付管理、风险识别与风险定价不到位,业务系统支持不配套,则新业务产品创新很容易潜在设计缺陷与管理漏洞,一旦发生风险事项,则无法达成创新产品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

  4.市场交易风险需引起重视。2015年票据市场发展料将进一步加快,交易更趋频繁,交易区域扩大,背书流转次数增多,代持代保管、逆流程等模式创新,这些都对业务操作的规范性、票据转移的真实性、票据保管的安全性带来了风险隐患,也加大了议价道德风险及交易纠纷出现的可能性,如管理不到位可能产生案件。参与主体更趋多样,部分经营机构经营管理管理水平、技巧、策略都参差不齐,对票据业务关键风险点的把控缺乏经验,制度建设上也存在缺失,操作风险有所提升,也容易发生道德风险和内外部勾结的欺诈风险,并将票据风险通过交易的形式向金融机构予以渗透和扩散。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业传统业务模式亟待转型,不良资产持续暴露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形成的外部冲击力不容忽视,金融业的风险管理需因势而变,进一步提高对资本充足、资产安全、负债稳定和表外业务的规范性管理。既要清醒认识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创新转型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也要抓住大资管业务、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时代、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趋势,依靠创新和效率提高票据资产质量,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新特征的挑战,要向精细经营、要向精细管理、要向优质服务、要向把控风险、要向提高质量、要向提高效率、要向转变模式要效益,要利润,要安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