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专栏 > 金融资讯

密集“双降”释放出什么信号?

来源: 时间:2015-11-17 【字号:

上周,央行宣布再次实施“双降”,并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历史上降息、降准双管齐下的次数并不多见。而这次“双降”已是央行于4个月内推出的第三次“双降”。那么,如此密集的“双降”政策背后透露出哪些信号呢? 

首先,从三次政策出台的时点可以看出,“双降”政策重在提振稳增长信心。 

其中,6月28日“双降”是在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即将出炉之际推出的。众所周知,上半年包括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出口、投资等各项经济指标均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地方债偿债压力骤增等问题都加大了稳增长的压力,此时“双降”旨在营造更加宽松稳定的发展环境,确保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 

而8月25日央行宣布“双降”时的情形与之类似。8月21日公布的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仅为47.1,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7月份外汇占款下降3080亿元;8月18日至25日6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千点。面对实体经济增长压力加剧,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双降”可谓央行为了稳定市场情绪、对冲外汇下滑而做出的果断决策。 

最近一次10月24日“双降”则是央行根据物价以及流动性形势变化做出的合理、必要的政策调节。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9%,客观上为7年来的最低水平。再加上9月整体物价走低,降息是通过适当下调名义利率来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之举;而降准主要是应对外汇占款减少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以满足经济增长对流动性的正常需要。 

由此可见,本轮三次“双降”都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为实体经济“输血”、稳定经济增长的务实之举。 

其次,从“双降”内容来看,调结构与稳增长的目标并重。 

无论是6月28日、8月26日的“双降”,还是10月24日的“双降”,均在降息的同时辅以局部加力的定向降准。其中,6月28日“双降”中的定向降准面向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致力于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优化结构;8月26日的定向降准则在对涉农金融机构额外降准之余,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以应对相关领域的消费、投资低迷态势;10月24日的额外定向降准则继续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倾斜。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和“三农”始终是中央反复强调的重点扶持对象。尽管2014年决策层密集出台多项利好政策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但成效不明显。在“双降”中,央行给相关金融机构以更大降幅的准备金率,表明其进一步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坚定态度,同时也是对涉农涉小类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 

再次,“双降”的政策目标从短期提振信心进一步向长期宏观调控、促改革转变。 

实际上,6月28日“双降”出台的时机十分微妙。当时正值此前上涨过快引起各种担忧的股市出现大幅调整之际。今年6月,我国股票市场从前期5178.19点的高位一路下挫至4192.78点,9个交易日下跌近千点,总市值缩水12万亿元,6月26日单日更是下挫7.4%。因此,6月底的“双降”被市场解读为稳定金融市场。 

这样的解读并非全无道理。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渐增、转型升级挑战重重之时,股市作为我国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对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股市一旦连续下跌引发恐慌性抛盘,对于我国金融环境的稳定和实体经济会造成冲击。因此在这一时点上央行出台“双降”政策,确实有利于稳定股市投资者的预期。 

然而,到了8月乃至10月,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PMI、PPI等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数据持续疲软,再加上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改革的持续深入,货币政策通过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当然,尽管“双降”可谓“一石多鸟”,为中国经济稳增长、促进金融改革贡献了力量。但从长期来看,无论是股市“慢牛”信心的培育,还是实体经济的提振,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单引擎”的作用有限。要知道,目前的经济增速已经是在货币政策不断加码的前提下取得的,要想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离不开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配合、以科技体制改革释放新兴行业的发展动力、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三大战略”扎实推进等。 

如果说密集“双降”向市场显示了决策层保持经济平稳换挡的决心,而其不断向调结构、促改革等长期目标发力也意味着多领域的改革步伐不能停滞。唯有如此,实体经济的疲弱态势才有望得以根本改善,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也将借此获得持久、强劲的动力。

作者:
摄影: